7月9日,凌晨两点,万籁俱寂,飞鲤镇新法村的制冰厂内却灯火通明,寒气与热浪在此交织。
走进车间,一股寒气扑面而来。巨大的制冰池内,150条模具整齐排列。工人王自虎熟练地将重达50公斤的晶莹冰块从模具中倒出,通过滑道迅速送入零下18度的冷库。
“两点准备,三点推冰入库,五点多第一批冰就能送走。”王自虎说,“每年我从3月份干到11月份,每个月能挣5000多元。”
记者了解到,随着盛夏高温持续,冰块成为“抢手货”,制冰厂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生产季。这些冰块主要销往县内各大农贸市场,用于蔬菜、水果尤其是水产品的保鲜,同时也供应部分企业用于夏季厂房降温和设备冷却。
“最近天气酷热,降温保鲜需求量非常大!工厂现在满负荷24小时运转,一天能生产300多条冰(约15吨)。”制冰厂负责人刘建园介绍。为了满足激增的市场需求,他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忙碌,组织生产与配送,日销售量稳定在100条。
据了解,该厂每批次能生产150条(每条重50公斤)冰块,整个制冰周期需要约12小时。由于市场上的水产品多在凌晨进货,白天运输销售,对保鲜冰块的需求量巨大且时间集中。刘建园和工人们经常需要从凌晨一点奋战到五点,制冰、送冰,确保客户能及时拿到充足的冰块。
这看似不起眼的小冰块,却蕴含着显著的经济效益,有效解决了南漪湖周边养殖户长期面临的“用冰难、用冰贵”难题。水产经营户刘小强深有感触:“我每天要用掉五六百斤冰保鲜水产,几乎天天开着水产车来拉冰。现在家门口有了制冰厂,采购方便多了,成本也降了,水产品的新鲜度更有保障!”
“去年这里生产了2万多块冰块,而今年,在市场需求激增的背景下,预计能卖出3万余条冰块,每条冰块价格在20元左右。”刘建园表示。
“飞鲤镇新法村紧邻水产丰饶的南漪湖。过去,养殖户储存、外运水产品高度依赖外调冰块,不仅成本高,损耗也大。如今,村里自建的制冰厂彻底解决了这一痛点,运输成本显著下降。”新法村委会委员吴克武介绍道。作为全县第一家服务龙虾加工产业的制冰企业,制冰厂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万余元,同时还解决了南漪湖周边近4000户养殖户的水产储存、外运及部分脱贫户务工等问题,有力地促进了虾稻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。(余克俭)